最新目录

生物堆浸-萃取-电积生产阴极铜的工艺设计*

来源:湿法冶金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07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铜具有优良的延展性、导电性和导热性,被广泛应用于建筑、电力、交通和制造业,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[1-12]。随着铜矿资源品位的日益下降,湿法冶炼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。

铜具有优良的延展性、导电性和导热性,被广泛应用于建筑、电力、交通和制造业,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[1-12]。随着铜矿资源品位的日益下降,湿法冶炼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。由于成本低、效率高、绿色环保等优势,生物浸出技术回收铜的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兴未艾[3,4],自1968年发展到现在,世界范围内已经设计建设并且运转了大约50家以“浸出-萃取-电积”工艺为基础的阴极铜厂,当前,全球超过四分之一成品铜依赖这一技术[3],被认为是世界铜工业的一次革命。

L矿拥有目前亚洲最大的湿法炼铜厂,属于典型的“采-选-冶”一体化项目,冶炼过程涵盖生物浸出-萃取-电积(HP-SX-EW)等环节,原料以低品位辉铜矿为主,最终产品阴极铜纯度可以达99.99%以上,符合国标GB/T467-2010规定,并达到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A级标准,已经在业内形成良好的美誉度。由于当地技术体系相对落后,L矿项目设计和施工参照国内相关标准,同时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、自然条件等因素。2016年该项目建成投产,2018年达到10万t阴极铜的设计产能。

1 矿石性质

运用自动矿物分析仪(MLA)获得L矿矿石矿物分布如图1所示。

通过对矿物的X衍射定量分析来看,矿石最主要的成分是石英,占到总量的56.46%,其次是黄铁矿、白云母、明矾石。黄铁矿为L矿最主要的产酸和产铁的矿物,占比为12.13%;铜矿物分别为辉铜矿、黄铜矿和水胆矾,辉铜矿占比为0.98%,黄铜矿占比0.20%。辉铜矿是Cu的主要矿物,占到总铜量的约80%,其主要组成成分如表1所示。

图1 L矿的矿物分布图Fig.1 The mineral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L mine

表1 L矿矿石组分Tab.1 The ore composition of L mine %项目 辉铜矿碱性脉石含量 0.98 0.20 12.13 56.46 8.32 12.93 <1.0黄铜矿黄铁矿 石英绢云母-伊利石-蒙脱石明矾石

2 工艺设计

L矿为露天采矿工艺,根据粘土含量进行辉铜矿半定量分类,高粘土矿石通过自卸卡车运输至3号堆浸场进行原矿筑堆,低粘土矿石经一段破碎后送至中间矿堆,再由皮带系统输送至1号堆场,然后采用桥式布料机筑堆;含酸堆浸液通过管网上堆,通过特定微生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将铜浸出[7],下堆溶液铜浓度较低的,返回单元进行循环上堆,直至浓度达标,称之为合格液,送至萃取车间,经萃取和反萃后获得富铜液,萃取之后剩下的萃余液返回堆场进行循环上堆,而富铜液进入电积槽,在直流电流作用下,金属铜在惰性阴极板析出并生长,然后经过出铜、剥铜,获得最终的阴极铜产品。整个生产过程中溶液闭路循环,真正实现零排放和零污染。其工艺流程见图 2。

图2 堆浸-萃取-电积工艺流程示意图Fig.2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heap bioleaching-extraction-electrodeposition process

2.1 浸出工艺

2.1.1 浸出原理

辉铜矿的浸出过程较为复杂,一般认为其综合反应式如下[8-13]:

动力学上辉铜矿的浸出分为两个阶段[13],第一阶段主要受到化学反应控制的影响,更多受到酸铁浓度的影响;第二阶段受到扩散和化学反应的双重控制,更多的受到反应温度的影响,其中第二阶段反应过程模型如图3所示。

图3 辉铜矿第二阶段反应模型Fig.3 The reaction model of chalcocite in the second stage

第二阶段反应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次级阶段:第一个次级阶段(45%~70%浸出率)受到矿物表面化学反应控制,第二个次级阶段由于硫膜的形成和加厚,扩散阻碍作用更加明显。

浸出细菌为氧化亚铁硫杆菌,该菌属嗜中温菌,最佳生长温度(30~45)℃,L矿所在地月平均温度(27~42)℃,非常适合生物浸出过程。

辉铜矿矿石浸出前后背散射扫面电子显微镜图谱如图4所示。

图4 背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谱(左为辉铜矿原矿;右为辉铜矿浸渣,浸出率86%)Fig.4 Back scatter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pectrogram(left:raw ore chalcocite;right:leaching residues of chalcocite,the leaching rate is 86%)

2.1.2 浸出设计

生物堆浸场的工程设计基于柱浸实验和中试结果,L矿生物堆浸场主要生产过程和工艺参数如下:

矿石筑堆:高粘土类矿石进3号堆场,采用原矿汽车筑堆,矿石粒度控制要求:(0~500)mm≥90%,(500~1 000)mm<10%,由采矿工段负责;低粘土类矿石进1号堆场,采用一段破碎-皮带输送-布料机筑堆,矿石粒度控制要求:破碎给料≤1 200 mm,出料P80≤200 mm,由选矿工段负责。两个堆场筑堆高度均按照()m控制,每层完成浸出后直接在顶部进行新一层筑堆,两层缩进安全距离为4.5 m,每层筑堆坡面角为37°,最终总堆置高度84 m,堆场最终边坡角为26°。

文章来源:《湿法冶金》 网址: http://www.sfyjzz.cn/qikandaodu/2021/0107/382.html



上一篇:湿法冶金用大型隔膜泵结构改进
下一篇:湿法聚乙烯隔膜波浪纹产生的原因探讨及对策

湿法冶金投稿 | 湿法冶金编辑部| 湿法冶金版面费 | 湿法冶金论文发表 | 湿法冶金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湿法冶金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